【天天新视野】非遗传统戏剧评价标准体系研究

2023-03-29 16:02:17 来源:中国网

传统戏剧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别之一,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,承载着历史与文化,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,而且在民族文化传承、教育启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。建立传统戏剧的评价标准体系,既有助于戏剧作品的传承与发展,又有利于戏剧产业的规范与繁荣。因此,研究传统戏剧的评价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。


【资料图】

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戏剧深入研究,建立一个全面的传统戏剧评价标准指标体系,并在实际案例中进行应用。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和整合,提出一个系统性、科学性、实用性和普适性较强的评价指标体系,以期为传统戏剧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。

传统戏剧的现状需要突破

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,中国传统戏剧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。一方面,传统戏剧在保持其独特艺术魅力的同时,需要不断创新以吸引更多观众。观众口味的多样化、影视娱乐的竞争、年轻一代对传统戏剧认知的缺失等,让传统戏剧面临着不少挑战。为应对这些挑战,传统戏剧需要在创新表现形式、拓展传播渠道、推动教育普及、加强国际交流等多方面寻求突破。

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,传统戏剧在保持本身独特艺术魅力的基础上,需要继续不断创新和拓展发展空间,为传统戏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贡献。

传统戏剧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价值

随着中国传统戏剧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,建立评价标准体系已成为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。过去的研究中,也提出了不少关于对传统戏剧评价的标准,如以观众满意度为核心的市场导向模型、以文化创新为重点的传承发展模型等,现有研究中的评价标准多种多样,分散在不同的领域,缺乏系统性和普适性,尚未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的体系。

本文旨在从艺术表现力、社会文化价值、市场价值和创新与传承等多个维度进行整合,细化评价标准指标体系,建立一个全面的传统戏剧评价标准指标体系。这一体系将有助于对不同类型的传统戏剧进行客观、全面的评价,以促进戏剧艺术的繁荣发展。

此外,本研究的价值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为学术研究提供参考、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、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、提高公众对传统戏剧的认识和欣赏水平。

传统戏剧评价标准指标体系的构建

在构建传统戏剧评价标准指标体系时,本文遵循科学性、客观性、实用性、普适性原则。

根据上述原则,本文构建了包括艺术表现力、社会文化价值、市场价值、创新与传承等四个方面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,共371个细分指标。艺术表现力主要从剧本质量、导演水平、演员表演、舞美设计等进行指标细分。社会文化价值主要从历史文化传承、教育启示、审美价值等进行指标细分。市场价值主要从观众满意度、票房收入、市场影响力等进行指标细分。

创新与传承主要从艺术创新、传统元素融合、戏剧类型发展等进行指标细分。

在实际评价过程中,我们可以将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具体的传统戏剧作品,从而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,并作出科学、客观的评价。

针对具体的戏剧作品,为了实现客观性和实用性,我们可以采用量化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,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、排序和综合分析,得出戏剧作品在各方面的评价结果。

通过对多部戏剧作品进行评价,我们可以发现各部作品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劣势。同时,也可以对比不同类型、不同地域的戏剧作品,进一步探讨传统戏剧的发展规律和特点。

传统戏剧评价标准的运用步骤

一、针对选定的戏剧作品,详细了解剧本内容、导演、演员、舞美设计等方面的信息,为后续评价工作做好准备。

二、运用评价指标标准体系对戏剧作品进行全面评价。具体对戏剧作品各方面进行量化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,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、排序和综合分析,得出评价结果。

三、根据评价结果,总结作品的优势和劣势,为戏剧创作、制作、投资和政策制定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,并为评价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建议。

传统戏剧评价标准体系展望

评价指标体系可能难以考虑到所有戏剧类型的特点。中国传统戏剧类型繁多,各类型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有所不同,可能无法完全涵盖所有类型的独特之处。评价结果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。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,以适应更多类型的戏剧。

未来研究可针对不同戏剧类型的特点,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细化和拓展,使其更具有普适性和针对性。采用更多元的研究方法,如数据挖掘、机器学习等,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。通过运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,可以从大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。

进一步拓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范围。除了传统戏剧,评价指标体系也可在修订具体指标后运用于现代戏剧、影视剧等其他表演艺术领域,为新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。

本文的研究为传统戏剧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,对戏剧研究和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同时,也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。

作者:常月红(华夏文化促进会非遗分会会长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体系研究》首席专家,此文为课题阶段性成果,项目批准号:22STA053)

标签:

下一篇:
上一篇:

珠宝展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