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王安国是北宋时期的诗人和政治家,是宰相王安石的同母弟,与王安礼、王雱一同被称为"临川三王"。
王安国出生于临川(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),自幼聪颖好学,尽管没有正式入学受教,但他所写的文章却富有条理。年仅12岁时,他展示了几十篇自己写的诗歌、铭文、论文和赋作品,观者无不惊叹他超群的文采。他在13岁时登上滕王阁,并创作了《题滕王阁》一诗,这首诗言尽情意,意境深远,极具韵味。从此,他的文章在士大夫和文人中传播开来,并受到好评。他继续勤奋读书,对诗文和赋作品有独到的见解。尽管多次参加科举考试,但因为身份问题以及不愿依靠他的兄长王安石的权势谋求功名,他未能中举。欧阳修曾有诗评价道:"自惭知子不能荐,白首胡为侍从官"。在参加茂才考试时,负责考选的官员将他的文章列为第一名,但他未能参加进士考试。
王安国不仅文才出众,而且长期尽心尽力地侍奉母亲,广交善友,是一位有名的贤士。在1068年,即熙宁元年,他经大臣韩琦的举荐,经过神宗的考试,获得进士及第的资格,并被任命为西京国子监的教授,教授西京国子。当时他已经41岁了,才开始从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进入官场。
由于他是王安石的亲弟弟,1071年任满回京后,神宗召见他,并询问外界对王安石变法的反应。王安国对王安石变法并不完全理解,并有些微词,直言道:"恨之人不明,聚敛太急耳",意思是外界批评他的用人不当,过于急于聚敛财富。这与神宗的想法相悖,神宗对此感到不悦,没有给予他重用,只是授予他崇文院校书,后改为著作佐郎秘阁校理,世称王校理。
王安国对王安石的变法政策持有不理解的态度,并对其变法的支持者吕惠卿和曾布心存芥蒂。当王安石劝告他减少吹笛的娱乐时,他却要求其兄远离小人。这些言论引起了吕惠卿的极大愤怒。
熙宁七年,正值王安石罢相之际,吕惠卿趁机担任参知政事,借助郑侠的《流民图》来反对新法所引发的囚禁问题,他认为王安国与郑侠是同党,因此王安国被罢职并被放逐回乡,人们普遍对此感到冤屈。然而,当朝廷决定再次重用他时,他却不幸因病去世。王安国于熙宁七年八月去世,享年47岁。
王安国的后裔曾孙王仕荣迁居临川荣山乡,而曾孙王仕显则迁往东乡蒿源和浯溪一带。
王安国作为王安石的胞弟,在政治上对其变法政策持有不同的见解,这也导致了他与其他变法派的人物产生矛盾。尽管他的才华和贤德备受赞誉,但他最终未能在政治舞台上取得较大的成就。然而,他作为临川三王之一,仍然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,成为人们敬仰和研究的对象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