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消息!制定差异化路径:对数据价值不断“挖呀挖”

2023-05-22 10:19:37 来源:中国金融新闻网

在数字中国建设风起云涌的当下,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持续提速。

据安永统计,有24家上市银行在2022年年报中披露了科技投入金额,合计1850.69亿元。其中,6家国有大行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2021年的2.92%上升至2022年的3.16%;9家股份行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2021年的3.57%上升至2022年的3.91%。

“上市银行数字化转型步入深水区,开始从重速度向重质量转变。科技投入更重质效,顶层战略愈发清晰,组织机制更趋敏捷,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底座不断夯实,业务、数据、技术深度融合,对内对外赋能并进,场景金融逐步成为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。”安永华北区金融服务审计主管合伙人姜长征对《金融时报》记者表示。


【资料图】

科技投入更重质效

在人民银行发布的《金融科技发展规划(2022-2025年)》、原银保监会印发的《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》等文件的指导下,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由“立柱架梁”全面迈入“积厚成势”,进入纵深发展新阶段。

进入2022年,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增速有所放缓,从爆发式增长向平稳增长过度。安永统计显示,2022年,6家国有大行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增速有所放缓,从2021年的12.34%下降至8.42%;9家股份行呈现了同样趋势,增速从2021年的14.06%下降至2022年的9.35%。

“一些金融科技发展较快的银行开始注重优化科技投入成本,提高产出效率。”姜长征表示,“在技术层面,银行深化云平台建设和数据应用,推动前、中、后台业务精准决策、资源合理优配,提高运营能效,维持成本收入比保持在合理水平。2022年,上市银行加权平均成本收入比为30.70%,较2021年略有上升。”

值得注意的是,人才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第一资源。“各家银行围绕重点领域精准引入领军人才、高端人才、创新人才,持续打造适合新时代金融发展的专业化人才队伍,为创新发展夯实根基。”姜长征表示。

银行推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。例如,建行将金融科技人才工程列为全行首个重大人才项目,着力推进“懂科技的管理人才”“懂业务的科技人才”“懂行情的市场化IT人才”三类人才队伍建设;兴业银行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,设立金融科技研究院,实施科技人才万人计划,加快高端科技人才的引进后培养。

从安永统计的数据来看,2022年,有27家上市银行在年报中披露了金融科技/信息科技人员数量,相关科技人员合计超13.4万人。根据最近3年均披露了金融科技人员数量的19家上市银行数据计算,科技人员增幅从2021年的8.92%提高到2022年的12.13%,科技人员数量占比持续上升,从2021年的5.15%上升至2022年的5.68%。

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

在传统业务承压的背景下,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业创新发展新的驱动力,而科学制定转型战略则成为转型成功的关键。银行继续强化战略引领,根据自身禀赋细化顶层设计,金融科技战略日渐清晰,实施路径更趋完善。

大中型银行继续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,保持在数字化发展上的先发优势。例如,交行加快数字化新交行建设;招商银行从客户服务、风险管理、经营管理、内部运营等层面持续推进“数字招行”建设;专注本地经营的“草根型”中小银行在战略选择上则更加务实,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和区域特色,打造服务区域经济、服务乡村振兴的“金融+”综合服务平台。

在姜长征看来,不同体量和层级的银行应根据自身特点、业务发展战略、资源禀赋、技术能力、人才集聚等情况,制定差异化、特色化、个性化的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和路径。

“大型银行要加快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。大型银行客户数量众多,具有海量数据,需进一步挖掘数据潜能,加强大数据的运用,深化技术、数据和业务的融合发展,进一步释放数据价值。大型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规模优势,加强平台建设,构建生态系统,并不断丰富运用场景。此外,大型银行资金技术实力雄厚,在金融科技发展中,除了满足自身需求外,还可向外赋能,拓展更多业务机会。”姜长征表示。

对于资源禀赋有限的中小银行而言,姜长征认为,要重视整体规划,找准发力点。“首先,中小银行应根据自身禀赋、地缘人缘优势,选择错位发展,如服务区域经济、服务乡村振兴、服务中小企业等;其次,中小银行应发挥管理半径短、决策灵活的优势,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重视对客户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,通过敏捷性弥补技术投入的不足。此外,中小银行与当地客户建立起了密切的关系、线下互动频率高,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应加强线下线上的融合,在继续为客户提供面对面、有温度的服务的同时,通过数字化手段,进一步提高客户体验和风险管理水平,强化对本土客户的服务优势。”姜长征说。

发力场景金融服务数实融合

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不断提升,新产业、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,数实融合已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。

“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体现在一个个场景中。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,银行可以大力发展场景金融,与外部机构深度合作,积极搭建或融入各类场景,相互赋能,协同创新,为客户提供更全面、更精准的个性化产品服务,提升实体经济服务效能。”姜长征表示。

随着金融与科技的加速融合,在生态层面,银行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合作,内建平台、外接场景,依托场景生态建设,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服务民生的广度和深度。例如,光大银行打造“光信通”“物流通”“安居通”“阳光融e链”系列产品;民生银行围绕“企业供应链生态、个人生活旅程、机构平台生态、金融同业资金交易”四大场景,创新生态银行商业模式。

“在金融生态建设中,银行需要从自身资源禀赋和业务战略出发,结合自身特点和技术能力,找准定位,采取差异化、专业化和本地化的策略,选择具有特色的场景进行深耕,同时,紧跟国家战略,积极发力有政策支持的金融生态,通过升级自建生态、融入客户生态、链接行业生态,更好地服务数字经济。”姜长征表示。

同时,姜长征认为,在发力场景金融时,银行还需管理好网络安全、数据隐私、合规风险、外包集中度风险、供应链风险等,加强合作伙伴的网络安全、数据安全、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建设,制定合作伙伴网络安全准入标准,做好运行监测。

标签:

珠宝展示